说课稿画杨桃

时间:2024-01-05 19:42:14
说课稿画杨桃

说课稿画杨桃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画杨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画杨桃1

一、说教材与学情

教材分析:《画杨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本文具体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课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是授课的重点,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另外,本文以对话描写为主,因此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当然,也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四、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流程: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为此我主要安排以下六个环节。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老师出示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原本不熟悉的杨桃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文本和学生生活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把生字词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教师检查部分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指错,这一环节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3.检查认字识词的情况

这一环节使学生不但认识、理解生字词,而且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种形式的理解词义为感悟课文做好铺垫。

4初读课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段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叙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理解感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默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段的要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对于浅显问题,可让学生再读课文的相关内容,自己解决,或由老师、同学帮助解答;对于需要在深入阅读中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可帮助学生梳理归类,并记下这些问题,留待合作探究中解决。

2根据教师梳理的问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小组其他成员意见、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探究的成果,通过探究,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提高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四、指导对话朗读,体会标点的神奇

指导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两段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出示老师和学生的两段对话。使学生找出标点的不同,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情感。体会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几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从“同学们”的语言变化,感知“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话朗读使学生充分体会同学们的心里变化的过程。从而理解老师神情的前后变化

五加强写字指导

两课时我共指导五个字,通过典型的字指导,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六、课外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作者的简介,和作者说的一段短小精悍的话,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实事求是对作者的一生受用。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知道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 ……此处隐藏25993个字……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情方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针对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与父亲的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另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我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与父亲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实现“本真语文”的课堂回归。

三、说学法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根据课程标准中年级学段目标,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角色扮演法、朗读体会法,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画杨桃》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认识了杨桃,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画杨桃》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研读品味,尝试探究:

1、交流课前预习问题:“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预设:

(1)父亲的教育。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儿。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想当然”的意思?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什么叫“想当然”。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意思,进行感情朗读。)

(2)我记住父亲的教诲,在图画课上,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一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教诲让我记住要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课件出示杨梅的各角度图片,辅助学生理解。练习用“不像……而像……”造句。)

(3)试着把这两个原因连起来说一说,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表达能力是需要语文教学长期培养的。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利用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当我把画交上去之后,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要求同学们默读3--17自然段,勾画出表现同学们神态变化的词语或句子,试着说一说。

课件出示: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到了,他们(),当老师举起我画的“五角星”,有几个同学仍然(),于是,老师让他们(),同学们不再笑了。老师想要告诉我们()道理。

【设计意图:学生们的变化源自老师的教育方式,因此,从学生的变化入手,让学生再细读课文,借助支架,表达清楚故事的内容,从而为后面了解老师的话做好铺垫。】

4、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教师要处理好独学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必先独学,才能合作学习。】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深化理解。预设:

师:同学们之所以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老师。

师:面对哈哈大笑的同学,老师-----

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儿,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儿问大家:“这幅画儿画得像不像?”

师:审视是什么意思?

生:认认真真地看

……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生:认真

师:想想此时老师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回答。

师:面对嘲笑我的同学,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他请-----

生:他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师: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你有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生答。

师:真是这样一个认真,喜欢用事实说话的老师,用这样一件小事让他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分角色朗读3--17自然段,再去感受同学们的变化,老师的智慧。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

生回答。

【设计意图: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道理以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本课时的一个难点。通过老师的几次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总结提升,深化主题。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提示:画杨桃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呢?你想到了什么?

2、拓展:盲人摸象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苏轼《题西林壁》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谈谈你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教师总结:尊重别人,相信自己。看的角度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不会一样。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让作者一生受用,了解了作者这次画杨桃的故事,你想对“我”,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说心里话。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仿照着课文来表达一件事情,也为课后的小练笔做铺垫。】

设计思路:这节课的板书设计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力求精简,重点突出,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

11、画杨桃

爸爸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说课稿画杨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