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30 07:32:10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一、导入

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放苏红的《三月三》),这首欢快的歌是不是把我们带回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时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还有洋溢着的浓浓的手足之情,这篇文章中所包含了复杂的情感,请大家细细体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作者及背景知识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 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检查预习

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2、注音和解释词语:

①注音:什么 什物 堕落 下坠

模范 模样 宽恕 发怒

嫌恶 凶恶 诀别 决定

②解词:丫杈 憔悴 嫌恶 惊惶 瑟缩 苦心孤诣 伶仃 宽恕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四、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五、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

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a、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 ……此处隐藏28448个字……学设计15

析教材

纸船和风筝带着松鼠和小熊的问候,带着他们的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当友谊破裂时,纸船和风筝又传递着他们的谅解,传递他们之间浓浓的真情。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与和好时的感人场面。

知学情

童话故事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是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写话卡”写话,把自己的心里话写给朋友。

2.过程方法: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中情感因素变化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0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美丽的故事《纸船和风筝》。

瞧,课文中的风筝带着生字宝宝来考一考小朋友,看谁能抓到它们(摘风筝游戏)

抓住 幸福 吵架 松果 草莓 扎风筝 折纸船 乐坏了 受不了

2、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这儿有高高的山,茂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溪,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他们的家建在哪里呢?

(回答:松鼠的家在山顶,小熊的家在山脚。贴图)

松鼠和小熊离得很远,他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第二板块:读悟交融感悟友情

建立友谊

1.有了朋友真高兴啊,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课文哪里写出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呢?

(指名)生答:

首先,我们一起来分享小熊的快乐吧!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小熊在干什么? 指学生回答。

生:小熊笑眯眯的,他拿着一只纸船在看。

课文中说小熊“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答:很高兴。

生:高兴极了。

生:很快乐

生:很开心

生:美得不得了

师:大家的词语真丰富。谁能读好第3段?指名读。

师:哎呀,小熊是有点高兴。谁能读得更好一点儿?

(指名读)听老师读一读,怎么样?(范读)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指名读)真棒!老师听了,觉得小熊心里都乐开花了。大家试着自己表演读(自由表演读)。

师:松鼠又会高兴成什么样儿呢,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松鼠在干什么?

生:松鼠高兴地拿着一个风筝在看。

师:读第5段。看看还有什么原因让他这样高兴?

(学生找到了句子)

是啊,他们不但收到纸船和风筝,还有好吃草莓和松果呢,能不高兴吗?(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看! 还有什么呢?(指祝福的话。)

对,我们还收到了美好的祝福呢! 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

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自由读(个别指导,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收到美好祝福时高兴的心情。)

3.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两个名字相同,但是模样不同的兄弟,请大家找一找,他们是谁呀?(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师: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谁来说说他们不同之处?

生:纸船“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风筝“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师指导朗读,用手势体会区别)

师小结: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有趣的地方。

友谊破裂

(情境引导,音乐伴奏)教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除纸船和风筝)

⑴ 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他们很难过。

⑵ 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女生齐读8、男生齐读9自然段。)

⑶ 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

生:因为他们心里还想念着好朋友。

修复友谊

师: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指名接着读)

师: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师: 收到纸船的小熊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傍晚…(指名接着读)

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漂流下来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让我们紧紧抓住友谊的手,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三板块:总结拓展,放飞情感

配乐自由读课文。

小熊和松鼠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珍惜友谊,所以在闹矛盾以后能够和好。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有与好朋友发生矛盾的事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让我们把心里话写出来吧。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4、把你的心里话大声说给朋友听。

附:

写话卡

我想对好朋友 说:

祝你

教学反思:在《纸船和风筝》这节课中,我经过反复斟酌最终以“纸船和风筝”为切入点,贯穿于“快乐搭桥——吵架——修补友谊之桥——重建友谊之桥”的整个过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感情的纽带。反复推敲后,我确定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板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另外我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情感,读出了韵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最后通过写话练习,让他们把从文中体会到的珍惜友情,联系到自己身上,更好地学会珍惜友谊。总之,整堂课较好地完成课前预设,达到预期效果。

《《风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